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神识苟能无挂碍,廓周法界等虚空。的释义

7个月前 (03-24)诗词赏析14

诗词原文

无碍禅心

神识苟能无挂碍,廓周法界等虚空。的释义

唐·慧能

神识苟能无挂碍,廓周法界等虚空。

心如明镜常拂拭,不向人间争宠功。

作者简介

慧能(638年-713年),唐代高僧,禅宗六祖,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改革者,慧能生于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自幼家境贫寒,未曾读书识字,却以砍柴为生,后遇五祖弘忍,得传衣钵,成为禅宗第六代祖师,慧能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强调顿悟而非渐修,对后世禅宗影响深远。

译文

如果心神识念能够没有牵挂和阻碍,那么它的广阔就能如同法界一样无边无际,等同于虚空,内心就像明亮的镜子一样,需要时常拂拭以保持清洁,不向人间争名夺利,不追求世俗的宠幸和功名。

释义

“神识苟能无挂碍”意指如果人的心神识念能够摆脱一切束缚和牵挂,达到一种无拘无束的状态;“廓周法界等虚空”则形容这种状态下的心神识念广阔无边,如同法界(佛教中指宇宙万物)和虚空一样没有边际。“心如明镜常拂拭”比喻内心应保持清澈明亮,需要时常自我反省和净化;“不向人间争宠功”则表达了不追求世俗名利,超脱物欲的高尚情操。

赏析

这首诗是慧能禅师对禅宗修行理念的深刻阐述,首句“神识苟能无挂碍”直接点明了禅宗修行的核心——去除杂念,达到心灵的自由和解脱,次句“廓周法界等虚空”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心灵自由的状态,如同虚空一般广阔无垠,后两句“心如明镜常拂拭,不向人间争宠功”则是对修行方法的具体指导,强调内心的清净和超脱世俗的重要性,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充满了禅宗的智慧和哲理。

创作背景

慧能禅师在禅宗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主张的“顿悟”思想对禅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首诗可能是慧能在传授禅宗法门时,为了向弟子们阐述禅宗修行的核心理念和方法而创作的,通过这首诗,慧能传达了禅宗修行的核心——去除杂念,保持内心的清净和自由,以及超脱世俗名利的高尚情操,这些思想不仅在当时对禅宗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神识苟能无挂碍,廓周法界等虚空。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这两个关键词“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实际上分别出自两首不同的古诗,但经常被后人引用或组合在一起以形容四季之美或不同季节的景致,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先分别介绍这两句诗的原诗、作者、朝代,并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解析这两首古诗,我会尝试将两者在一种虚拟的赏析框架下结合起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