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为儿逐我兄,曾抛竹马拜先生。下一句是什么?
这首古诗出自宋代诗人刘克庄的《答曾公卷》,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原文:
忆昔为儿逐我兄,曾抛竹马拜先生。
当时手笔今何在,愧见诸郎说旧名。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他早年与四灵派翁卷、赵师秀等人交往,诗歌创作受他们影响,学晚唐体,刻琢精丽,后转师江西诗派,后村晚岁诗风趋向平易自然,词风豪放激越,是南宋江湖派诗人中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与陆游、辛弃疾、陈亮等人并称为南宋豪放派词人。
译文:
回忆起小时候,我还是个孩子,总是追逐着我的兄长,那时,我曾放下手中的竹马,恭敬地拜见老师,开始学习,现在想来,当年我所写下的那些诗文都到哪里去了呢?真是惭愧,面对这些年轻的后辈,我都不敢再提起自己当年的名声了。
释义: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对自身文学成就的反思,首句“忆昔为儿逐我兄”描绘了诗人童年时的无忧无虑和与兄长的亲密无间;次句“曾抛竹马拜先生”则写出了诗人开始学习、接受教育的情景,后两句则转而表达了对自身文学成就的谦逊和反思,透露出一种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
赏析: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诗人通过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光和学习经历,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深深怀念,他也通过反思自己的文学成就,展现了一种谦逊和自省的精神,这种精神在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人文气息和深刻的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刘克庄作为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词人,他的诗歌和词作都充满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光和学习经历,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自身文学成就的反思,这种反思可能源于他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自身文学成就的谦逊和自省,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视和对于文学家的尊重。
刘克庄的《答曾公卷》是一首充满人文气息和哲理思考的诗歌,通过回忆和反思,诗人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自身文学成就的谦逊和自省,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