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暮雨空濛寒食罢,茫茫百感集柴扉。全诗是什么?

4个月前 (03-26)诗词赏析10

诗词原文

清明日对酒

暮雨空濛寒食罢,茫茫百感集柴扉。全诗是什么?

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其二

暮雨空濛寒食罢,茫茫百感集柴扉。

花前醉倒歌者谁,楚狂小子空悲啼。

作者及朝代

作者:高翥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高翥,字九万,号菊磵(同“涧”),南宋诗人、词人,他生活在南宋中后期,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诗作闻名,高翥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及对时局的感慨,尤其擅长描绘田园风光和抒发人生感慨。

译文

其二

傍晚时分,细雨蒙蒙,寒食节刚刚过去,我独自站在柴门前,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慨,花儿前是谁醉倒在地放声高歌?那是我这个如同楚狂接舆一般的小子,在空自悲啼。

释义

这首诗是诗人在寒食节过后,面对暮雨空濛的景象,心中涌起了种种复杂的情感,他站在简陋的柴扉前,望着眼前的景象,不禁感慨万千,花儿前的醉歌者,正是他自己,他在借酒消愁,悲叹人生的无常与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寒食节为背景,通过描绘暮雨空濛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清、寂寥的氛围,诗人借景抒情,将自己的感慨与悲叹融入其中,首句“暮雨空濛寒食罢”既点明了时间,又描绘了景象,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次句“茫茫百感集柴扉”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后两句“花前醉倒歌者谁,楚狂小子空悲啼”则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悲叹与无奈。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诗人通过描绘景象与抒发情感相结合的方式,将自己的感慨与悲叹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无奈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民生凋敝,诗人可能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与无奈,从而产生了深深的感慨,寒食节作为传统的祭祀节日,往往容易引发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可能在这样的节日氛围下,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从而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慨与悲叹。

“暮雨空濛寒食罢,茫茫百感集柴扉。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这两个关键词“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实际上分别出自两首不同的古诗,但经常被后人引用或组合在一起以形容四季之美或不同季节的景致,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先分别介绍这两句诗的原诗、作者、朝代,并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解析这两首古诗,我会尝试将两者在一种虚拟的赏析框架下结合起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