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古今不尽迁移恨,依旧台边水渺茫。的意思及出处

4个月前 (03-29)诗词赏析9

诗词原文

迁客归人

古今不尽迁移恨,依旧台边水渺茫。的意思及出处

唐·戎昱

万里江途弄长笛,此心吾自识分明。

古今不尽迁移恨,依旧台边水渺茫。

作者简介

戎昱(约744年—约800年),唐代诗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属陕西),早年举进士落第,游梁、宋间,又曾客居陇西、剑南,大历初入蜀从军,为卫伯玉部从事,后任御史中丞,诗多咏史之作,音调激越,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著有《戎昱集》。

译文

在这万里江途之上,我吹奏着长笛,内心的情感与思绪,我自己是再清楚不过了,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因迁移而满怀愁恨,而今我站在这里,望着那依旧渺茫的台边之水,这种情感似乎从未改变。

释义

“万里江途弄长笛”描绘了诗人身处遥远的旅途,以长笛抒发内心的情感。“此心吾自识分明”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内心情感的清晰认识。“古今不尽迁移恨”揭示了历史上无数因迁移而产生的愁恨,这种情感跨越时空,具有普遍性。“依旧台边水渺茫”则通过描绘台边渺茫的水景,象征了这种愁恨的无尽与深远。

赏析

这首诗以“迁客归人”为主题,通过描绘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迁移之苦的深刻体会,首句“万里江途弄长笛”以长笛的悠扬之声,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次句“此心吾自识分明”则直接点明了诗人对自己情感的清晰认知,后两句“古今不尽迁移恨,依旧台边水渺茫”则通过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描绘,将迁移之苦与台边水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深沉而悠远的意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戎昱仕途不顺,漂泊异乡之时,作为一位有着政治抱负的诗人,戎昱在仕途上并未得到应有的重用,反而多次遭遇贬谪与迁移,这种经历使他深刻体会到了迁移之苦,也激发了他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感慨,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自己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迁移之苦的深刻体会,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未来的期许与对现实的无奈。

“古今不尽迁移恨,依旧台边水渺茫。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