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清溪望处思悠悠,不独今人古亦愁。的意思及出处

8个月前 (03-31)诗词赏析15

诗词原文

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清溪望处思悠悠,不独今人古亦愁。的意思及出处

宋·杨炎正

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强登高处,篱花争发为谁愁,清溪望处思悠悠,不独今人古亦愁。

烟波极目处,一叶扁舟,如今多少恨,都在夕阳楼,欲问渔阳掺,时无祢正平。

作者及朝代

杨炎正,南宋词人,字济翁,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杨万里之族弟,生平未详,大约生活在宋宁宗庆元(1195~1200)前后,有《西樵语业》一卷,已佚,存词三十余首,有《杨东山词》。

作者简介

杨炎正作为南宋词人,虽不如其兄杨万里那样声名显赫,但其词作亦有其独特之处,他的词风清丽脱俗,善于抒发个人情感与对时局的感慨,在南宋词坛上,他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真挚的情感赢得了后人的赞誉。

译文

寒意袭人的目光扫过辽阔的天空,客居他乡的我难以承受这秋天的凄凉,勉强登上高处,篱笆边的花朵竞相开放,却仿佛在为我而忧愁,望着清澈的溪流,思绪悠长,不只是今人感到愁苦,古人也同样如此,极目远眺,烟波浩渺,一叶扁舟在波涛中摇曳,如今有多少遗憾和愁恨,都凝聚在这座夕阳映照下的楼上,想要询问那激昂慷慨的渔阳掺曲,但如今已没有像祢衡那样敢于直言不讳的人了。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秋日登高远望的景象,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愁苦与无奈,词中“寒眼乱空阔”描绘了秋日的萧瑟与空旷,“客意不胜秋”则直接表达了词人客居他乡的凄凉感受,词人通过“篱花争发为谁愁”的拟人手法,进一步渲染了愁绪的氛围,而“清溪望处思悠悠,不独今人古亦愁”则点明了愁绪的普遍性,不仅今人感到愁苦,古人也同样如此,词人通过“如今多少恨,都在夕阳楼”和“欲问渔阳掺,时无祢正平”等句,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直言敢谏之士的怀念。

赏析

这首词以秋日登高远望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词人内心的愁苦与无奈,词中既有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又有对人生境遇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沉,词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词的艺术表现力,词中还蕴含着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历史的反思,使得这首词在思想内容上具有了一定的深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词人的个人经历有关,作为南宋词人,杨炎正生活在国家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他或许亲身经历了战乱和流离失所的痛苦,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深感忧虑,他也可能感受到了个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渺小与无力,从而产生了深深的愁苦和无奈,这种情感在词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抒发。

这首《水调歌头·登多景楼》不仅是一首情感真挚、艺术表现力强的佳作,更是一首蕴含着深刻思想内涵和历史反思的佳作,它让我们在欣赏词作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与追求。

“清溪望处思悠悠,不独今人古亦愁。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