驷马桥边车盖合,百花潭上钓舟閒。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游成都草堂
唐·杜甫
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驷马桥边车盖合,百花潭上钓舟閒。
稽留瞻蜀甸,万里此江楼。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作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和社会面貌,尤其在安史之乱后,他的诗歌更加关注民生疾苦,表达了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杜甫的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在锦官城(成都)的烟尘之外,有八九户人家坐落在江畔小村,圆圆的荷叶上漂浮着细小的叶子,细碎的麦穗上轻轻落下了花朵,在驷马桥边,车马喧嚣,车盖交相辉映;而在百花潭上,钓舟悠然自得,显得格外闲适,我停留在这里,眺望着蜀地的田野,万里之外的这座江楼,让我心生无限感慨。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成都草堂周边的宁静田园风光,以及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首联点明地点,颔联描绘自然景色,颈联通过对比驷马桥的繁华与百花潭的宁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尾联则流露出诗人对蜀地风光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成都草堂周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展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颈联“驷马桥边车盖合,百花潭上钓舟閒”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诗人对世俗喧嚣的厌倦,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充满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期间所作,安史之乱后,杜甫流离失所,最终来到成都,在友人的帮助下建立了草堂,过上了相对安定的生活,在这段时期,杜甫创作了大量反映成都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诗歌,这首《游成都草堂》就是其中之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成都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