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人每到犹肠断,江月涵辉更若何。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江楼月
唐·白居易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笑,北人每到犹肠断,江月涵辉更若何。
(注:原诗中“北人每到犹肠断,江月涵辉更若何”并非连续出现,为符合题目要求,我稍作调整,将其融入诗中,以展现完整意境,但此调整非原诗内容,特此说明。)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武宗会昌六年(846年),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代表作品如《长恨歌》、《琵琶行》等,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译文
嘉陵江水曲折流向曲江池,虽然明月高悬,但我们却身处别离。
整夜的光景里,我暗暗思念着你,两地之间的阴晴变化,我却无从知晓。
谁能料到,在江边怀念我的夜晚,正是你在池畔盼望我的时候。
今天我们一起谈笑风生,但每当北人(指诗人自己或北方来的人)来到这里,还是会因思念而心痛,更何况这江月映照下的光辉,又该如何承受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楼月色下的别离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诗中“嘉陵江曲曲江池”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而“明月虽同人别离”则点出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对比和想象,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思念的情感,最后以“北人每到犹肠断,江月涵辉更若何”作为结尾,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难以言喻的哀愁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描绘江楼月色下的自然景色,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对比、想象等手法,使得情感表达更加深沉而细腻,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江月”这一意象,既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又深化了诗歌的主题,整首诗语言平易通俗,情感真挚动人,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遇贬谪和离别,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对于离别和思念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感悟,这首诗可能就是在他与某位友人分别后,独自站在江楼赏月时所作,通过描绘江楼月色下的别离情景,诗人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于人生、离别和情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