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醉眼波心欢有遇,水仙倾盖正相看。的解释

3个月前 (04-09)诗词赏析5

诗词原文

醉中遇水仙

醉眼波心欢有遇,水仙倾盖正相看。的解释

朝代:宋代

作者:杨万里

醉眼波心欢有遇,水仙倾盖正相看。

凌波仙子生尘袜,步月佳人堕玉钗。

风露满庭人迹少,星河当户影徘徊。

此中真意谁能解,一笑相逢万虑灰。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余首,被誉为一代诗宗,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语言通俗易懂,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七言绝句,被誉为“诚斋体”,他的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译文

醉眼朦胧中,我在水波中心欢喜地遇到了水仙,它仿佛也倾盖相迎,正与我深情对视,水仙如同凌波而来的仙子,穿着生尘的袜子,又似步月的佳人,不小心遗落了玉钗,风露满庭,人迹罕至,只有星河当户,影子在夜色中徘徊,这其中的真意谁能理解呢?只是一笑相逢,万虑皆空。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醉眼朦胧中遇到水仙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将水仙描绘得栩栩如生,如同仙子一般,诗人通过水仙的形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诗中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以“醉眼波心欢有遇”开篇,点明了诗人醉眼朦胧中遇到水仙的情景,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水仙倾盖正相看”一句,将水仙拟人化,使其具有了人的情感,与诗人形成了深情的对视,后两句“凌波仙子生尘袜,步月佳人堕玉钗”则进一步描绘了水仙的美丽形象,使其更加生动、形象。

在表达手法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将水仙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就在读者眼前,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情感有关,杨万里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谪,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可能会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首《醉中遇水仙》可能就是诗人在某个醉意朦胧的夜晚,遇到水仙并受到其美丽形象的启发而创作的,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心灵自由的追求,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情感。

“醉眼波心欢有遇,水仙倾盖正相看。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