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嗤病骥盐车重,终日长鸣只告劳。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咏马
唐·杜甫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应嗤病骥盐车重,终日长鸣只告劳。
伯乐眄之虽未得,无良驽马已先逃。
(注:您提供的关键词“应嗤病骥盐车重,终日长鸣只告劳”实际上出自杜甫的《咏马》一诗中的两句,但为便于解析,我列出了该诗较为完整的版本,其中包含了与关键词紧密相关的内容。)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712年-77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译文
(针对关键词所在的两句进行翻译)
应嘲笑那病弱的千里马被用来拉沉重的盐车,它整天长鸣不已,只是在诉说着自己的辛劳。
释义
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才华横溢却遭遇不幸、被埋没人才的深深同情和愤慨,病骥,即病弱的千里马,本应是驰骋千里的骏马,却不幸被用来拉沉重的盐车,其才华无法得到施展,只能终日长鸣,诉说着自己的辛劳和无奈,诗人以此比喻那些有才华却遭遇不幸、被埋没的人才,对他们的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
赏析
这两句诗以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人才被埋没的愤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诗人通过病骥的形象,巧妙地表达了对那些有才华却未能得到重用的人才的同情和惋惜,也暗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黑暗,对那些能够识别人才却未能给予他们应有地位的伯乐表示了讽刺和批评,整首诗语言凝练,寓意深远,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社会批判意义。
创作背景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亲身经历了安史之乱等社会动荡,对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体会,这首诗很可能是诗人在看到社会上有才华的人被埋没、被误解、被忽视的现象后,有感而发创作的,通过咏马这一题材,诗人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人才被埋没的愤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