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台几日徒惊梦,息国经年又不言。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阳台梦·楚客迷路
唐·温庭筠
楚客迷路入烟村,欲寻南涧水云乡。
阳台几日徒惊梦,息国经年又不言。
愁思晓随梳齿断,春心夜逐柳丝悬。
如何一梦飞烟灭,缥缈巫山十二峰。
作者及朝代
作者:温庭筠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才思敏捷,精通音律,诗词兼工,以词著称,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温庭筠的诗作多写闺情,词则风格秾艳精巧,多写女子闺怨之情,对后世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译文
楚地的旅人迷失了道路,误入了一个烟雾缭绕的村落,想要寻找那南涧边如水墨画般的仙境,在阳台之上,我空自做了几日的梦,醒来却只是徒增惊悸;而息妫(息国夫人)多年以来,对我也始终保持着沉默,清晨,愁绪随着梳齿的梳理而断裂,但春日的情思却在夜晚随着柳丝轻轻摇曳,为何那美好的梦境如同飞烟一般消散,只留下缥缈的巫山十二峰,让我无尽地思念。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楚客迷路、阳台惊梦、息国不言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无奈的愁绪,阳台之梦与息国不言,既是对古代神话与历史的引用,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反映了诗人对逝去爱情的深深怀念和对现实孤独处境的感慨。
赏析
温庭筠此诗巧妙地运用了历史典故与自然景物相结合的手法,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深邃的意境,阳台之梦与息妫的沉默,既是对古代爱情悲剧的隐喻,也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诗中“愁思晓随梳齿断,春心夜逐柳丝悬”两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微妙变化,既有清晨愁绪的消散,又有夜晚春心的悬系,展现了诗人复杂而微妙的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
此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温庭筠的个人经历和情感经历有关,温庭筠一生仕途不顺,情感生活也颇为坎坷,他或许在某一时期经历了爱情的失落或人生的挫折,从而产生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孤独的感慨,通过这首《阳台梦》,温庭筠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古代神话与历史典故之中,以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意境,表达了自己对爱情、人生和命运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