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霜斤谨勿窥微利,惜取金汤四面牢。的意思及出处

7个月前 (04-13)诗词赏析14

诗词原文

城守吟

霜斤谨勿窥微利,惜取金汤四面牢。的意思及出处

宋·陈傅良

霜斤谨勿窥微利,惜取金汤四面牢。

莫倚孤城天险在,古来危辙几人逃。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傅良(1137年-1194年),字君举,号止斋,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教育家,他学识渊博,曾师从薛季宣、胡原仲等人,是永嘉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陈傅良自幼聪颖好学,早年曾中进士,历任太学录、秘书省正字等职,他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尤其在经学、史学、文学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在政治上,他主张改革时弊,加强边防,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他还非常重视教育,曾创办书院,培养了大量人才。

译文

手持锋利的斧头(比喻强大的武力或手段),务必谨慎不要贪图微小的利益;要珍惜并守护好如金城汤池般坚固的城池(比喻国家的安全防线),不要仅仅依靠这座孤城和天然险要的地势,自古以来,陷入危境的人又有几个能够逃脱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比喻和警示的方式,强调了守城的重要性以及谨慎行事、不贪小利的道理,诗人用“霜斤”比喻强大的武力或手段,告诫守城者要谨慎使用,不要因贪图小利而破坏整体的防御体系,他也提醒人们不要过分依赖天然险要的地势,因为历史上很多看似安全的城池最终都未能逃脱被攻破的命运。

赏析

这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警示性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全的深切关怀和对守城者的殷切期望,诗人以史为鉴,通过回顾历史上的教训,强调了谨慎行事和珍惜防御资源的重要性,他也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方式,增强了诗歌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整首诗既体现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又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深邃思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国家面临着外敌入侵和内部动荡的双重威胁,作为一位有识之士,陈傅良对国家的安全形势深感忧虑,他通过这首诗来告诫守城者要时刻保持警惕,珍惜并守护好国家的安全防线,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作品来唤起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共同抵御外敌的侵略和内部的分裂势力。

“霜斤谨勿窥微利,惜取金汤四面牢。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