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民深喜犹安堵,黠吏那知便舞文。的释义
诗词原文
喜雨
宋·曾几
苏公堤上雨如酥,水满南湖十顷蒲。
贪看晴天风色好,不知新涨没城隅。
疲民深喜犹安堵,黠吏那知便舞文。
我亦人间无事者,年来憔悴愧耕夫。
作者及朝代
作者:曾几(1085年-1166年),字吉甫、志甫,自号茶山居士,谥号文清,南宋诗人,赣州(今江西赣县)人,与陆游、赵蕃、韩淲并称“江西诗派殿军”。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诗歌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远雅致,所著《茶山集》等传世,其所作《三衢道中》等诗广为流传,脍炙人口。
译文
苏公堤上细雨如酥,南湖的水涨满了十顷蒲草,人们贪恋着晴天的好风色,却不知新涨的洪水已经淹没了城角,疲惫的百姓深深欢喜还能安居家中,狡猾的官吏哪知道就趁机玩弄法律条文,我也是人间没有多少事务的人,近年来憔悴不堪,真愧对那些勤劳的农夫。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苏堤的美景与洪水带来的不同影响,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生活的关切以及对某些官吏趁机作恶的不满。
赏析
首联:“苏公堤上雨如酥,水满南湖十顷蒲。”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苏堤的美景,雨如酥油般细腻,南湖的水涨满了蒲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
颔联:“贪看晴天风色好,不知新涨没城隅。”通过对比晴天与洪水,暗示了人们对美好天气的向往与对洪水灾害的忽视,为下文的情感转折做了铺垫。
颈联:“疲民深喜犹安堵,黠吏那知便舞文。”通过对比百姓的喜悦与官吏的狡诈,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同情与对官吏的不满。
尾联:“我亦人间无事者,年来憔悴愧耕夫。”诗人自谦为“人间无事者”,却深感憔悴,愧对勤劳的农夫,表达了对自身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与自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曾几在地方任职期间,面对自然灾害与民生疾苦,他深感忧虑与无奈,通过描绘雨后景象与百姓生活,诗人表达了对百姓的深切同情与对某些官吏趁机作恶的不满,也流露出诗人对自身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与自责,体现了其忧国忧民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