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藓沿阶,冷萤黏屋,庭树望秋先陨。全诗是什么?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苍藓沿阶,冷萤黏屋,庭树望秋先陨”,这些句子出自清代诗人厉鹗的《秋宵吟·秋声》,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秋宵吟·秋声
清代:厉鹗
古帘空暮,燕归栖老画堂空,玉箫声断人何处,月照静闲庭,露凝苍藓沿阶。
愁听隔溪残漏,正一声声满斜阳,冷萤黏屋秋无际,庭树望秋先陨,泪落如丝暗沾裳。
作者简介:
厉鹗(1692年—1752年),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浙西词派中坚人物,他工于诗文,尤以词名世,著有《樊榭山房集》等。
译文:
古老的帘幕在黄昏中空空荡荡,燕子归巢栖息在老旧的画堂之上,画堂显得空无一人,玉箫的声音已经断绝,那人不知身在何处,月光静静地照耀着空旷的庭院,露水凝结在长满青苔的台阶上。
我愁苦地听着隔溪传来的残漏声,那声音正伴随着斜阳一声声地响起,冷清的萤火虫黏附在屋檐上,秋天仿佛无边无际,庭院中的树木望着秋天早早地凋零,我的泪水像丝线一样暗暗沾湿了衣裳。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孤寂,词中“苍藓沿阶”、“冷萤黏屋”、“庭树望秋先陨”等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词在描绘秋夜景象的同时,也融入了诗人深沉的情感,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细节描写,如“苍藓沿阶”表现了岁月的痕迹,“冷萤黏屋”则暗示了秋夜的冷清和孤寂,诗人还通过“愁听隔溪残漏”等句子,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愁苦和无奈,整首词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有关,厉鹗一生仕途不顺,晚年更是贫困交加,但他却以诗酒自娱,寄情于山水之间,这首词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和无奈,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
厉鹗的《秋宵吟·秋声》是一首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的佳作,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和细节,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孤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