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词语 > 成语 > 正文内容

陈师鞠旅的释义

9个月前 (12-28)成语15
陈师鞠旅的摘要为:陈师鞠旅是一个成语,意指出征之前,集合军队,发布动员令,以激励将士;陈师即陈列军队,鞠旅即告戒、誓勉将士,整个成语形容军队出征时的庄严、肃穆和激昂士气。

1、陈师鞠旅的释义

陈师鞠旅的释义

陈师鞠旅是一个成语,意指出征前陈列军队,誓师动员,以激励士气。“陈师”指排列军队,“鞠旅”则指誓师,即向将士们训话,激励他们奋勇杀敌,整个成语形容军队出征前的庄严誓师场景。

2、陈师鞠旅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春,王正月,会于洮,谋伐郑,遂陈师于陉,晋侯将伐郑,范文子不欲,曰:‘吾闻之,先君之败德,及子孙,无及五世,夫晋,何厌之有?盈而以竭,天之道也,今其将济,而伐之,无乃违天乎?陈师鞠旅,可以得志,岂其必哉?’”这里描述了晋文公准备攻打郑国前,范文子提出反对意见,并使用了“陈师鞠旅”这一说法。

3、陈师鞠旅的例句

在古代战争故事中,常有“将军在出征前陈师鞠旅,誓师动员,将士们士气高昂,誓死杀敌”的描述。

4、陈师鞠旅的分解解释

- 陈师:陈列军队,指将士兵排列整齐,展示军威。

- 鞠旅:鞠,通“告”,意为宣告、训话;旅,指军队,鞠旅即向军队训话,激励士气。

5、陈师鞠旅的成语用法

该成语通常用于描述军队出征前的准备和动员场景,强调军队的纪律性和士气的高昂,在文学作品中,也常用于描绘古代战争的宏大场面。

6、陈师鞠旅的示例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北伐前,曾“陈师鞠旅”,向全军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讲,激励将士们为恢复汉室而努力。

7、陈师鞠旅的近义词反义词

- 近义词:厉兵秣马(指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准备战斗)、秣马厉兵(同“厉兵秣马”)、整装待发(指做好一切准备,等待出发)。

- 反义词:偃旗息鼓(指放倒军旗,停击战鼓,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现多指停止战斗或停止批评、攻击等)、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需要注意的是,反义词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判断,因为“陈师鞠旅”更多强调的是出征前的准备和动员,而反义词则可能涉及战争的不同阶段或状态。

“陈师鞠旅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怅然若失的解释

怅然若失的解释

怅然若失的摘要:怅然若失是一种心理状态,形容因不如意的事情发生或失去某种重要的东西而感到不愉快,心中郁闷,好像丢掉了什么似的,形容心情失落、沮丧,带有一种淡淡的忧愁和无奈的情感。1、怅然若失的释义:怅然若失形容心情沮丧,像失去了什么重要的东西一样,感到空虚、迷茫和不安,它通常用于描述人在失去某种期望...

沉博绝丽的成语解释

沉博绝丽的成语解释

沉博绝丽的成语解释指的是文章、言辞等深刻而广博,且文辞华丽精美到极点的意思。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文学作品、诗词歌赋或演讲言辞等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极高的艺术价值。1、沉博绝丽的释义: 沉博绝丽形容文章、辞藻深沉广博,极其华丽。“沉”指内容深刻、有深度;“博”指知识广博、涵盖面广;“绝丽”则指文采斐...

沉疴难起的解释

沉疴难起的解释

沉疴难起的摘要:沉疴难起是一个成语,意指长期患病且难以治愈,形容病情严重或问题根深蒂固,难以摆脱或恢复健康。“沉疴”指久治不愈的重病,“难起”则表示难以起身或难以恢复。整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情况严峻,不易解决。1、沉疴难起的释义: 沉疴难起指的是长期存在的重病或顽疾难以治愈,病情深重且恢复困难,形容...

诚惶诚恐的解释

诚惶诚恐的解释

诚惶诚恐的解释为:原指封建时代臣子给君主奏章中的套语,表示敬畏而又惶恐不安;现形容尊敬、服从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惧不安,有时也表示谦恭驯服的样子,多用于书面语。1、诚惶诚恐的释义:诚惶诚恐是一个成语,形容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诚”表示确实、实在,“惶”指恐惧、惊慌,“恐”也是害怕的意思...

重睹天日的成语解释

重睹天日的成语解释

重睹天日的成语解释摘要:重睹天日意指重新看到了天和太阳,比喻脱离黑暗,重见光明;也比喻经过漫长的黑暗后又重新见到光明,形容经历重重困难或长期囚禁后重获自由的喜悦心情。1、重睹天日的释义: 重睹天日意指长久被遮蔽或囚禁后,再次见到光明或获得自由,比喻摆脱困境、重获新生或重新得到公正对待。2、重睹天...

刍荛之见的成语解释

刍荛之见的成语解释

刍荛之见的成语解释是指割草打柴的人的见解,后用作向人陈述自己意见的谦词,多指普通百姓的浅陋言辞,用于第一人称的谦词,也作“刍荛之言”“刍议”“野人献曝”“野人献芹”等。1、刍荛之见的释义: 刍荛之见,指草野之人的浅陋见解,常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的意见或看法可能不够深刻或全面,如同乡野之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