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鄱江歇澜波,贯索韬光辉。的释义

9个月前 (12-30)诗词赏析17

诗词原文

鄱江歇澜波,贯索韬光辉。的释义

题目:《鄱江夜泊》

朝代:唐代

作者:李中

鄱江歇澜波,贯索韬光辉。

夜色笼寒水,秋声入客扉。

孤舟行渐远,明月照还稀。

何处思乡客,天涯共此悲。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和抒发个人情感,作品多反映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李中的诗作在当时颇受赞誉,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鄱阳江的波澜渐渐停歇,星空中贯索星的光芒也隐匿不见,夜色笼罩着寒冷的水面,秋风吹进了客船的门窗,我独自驾着小舟越行越远,明月的光芒也变得稀疏起来,在这遥远的天涯,哪里还有像我这样的思乡之人,共同承受着这份悲伤呢?

释义

“鄱江歇澜波”描绘了鄱阳江在夜晚平静无波的场景;“贯索韬光辉”则借指夜空中星星的光芒被夜色所掩盖,后两句通过“夜色”、“秋声”、“孤舟”、“明月”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和诗人的孤独思乡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鄱阳江的夜晚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面的平静、夜色的深沉以及诗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首联“鄱江歇澜波,贯索韬光辉”以自然景象开篇,既展现了江面的宁静,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颔联“夜色笼寒水,秋声入客扉”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氛围,使诗人的孤独感更加浓厚,颈联“孤舟行渐远,明月照还稀”则通过“孤舟”和“明月”两个意象,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漂泊无依的悲凉心境,尾联“何处思乡客,天涯共此悲”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并引发读者的共鸣,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思乡之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中漂泊异乡、远离家乡的某个夜晚,当时他可能正独自驾着小舟在鄱阳江上航行,夜晚的宁静和孤独感使他想起了远方的家乡和亲人,他借景抒情,将内心的思乡之情融入到了这首诗中,通过描绘江面的平静、夜色的深沉以及自己的孤独与漂泊,他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鄱江歇澜波,贯索韬光辉。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