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4044页

搴霞上高岭,采秀入幽谷。的意思及出处

6个月前 (02-08)10
搴霞上高岭,采秀入幽谷。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山行唐·王维搴霞上高岭,采秀入幽谷,云气浮山腹,松声落涧壑,心随流水远,身与白云逐,何当弃世事,来此栖蓬蒿,作者简介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山僧似定猿,吏人偶驯鹿。全诗是什么?

6个月前 (02-08)9
山僧似定猿,吏人偶驯鹿。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山居杂咏唐·韦应物山僧似定猿,吏人偶驯鹿,白云生远岫,清露滴苍梧,野老闲相语,樵夫独自行,此中真意趣,何必问尘途,作者简介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著称,风...

簿书展长松,印绶挂深竹。出自哪首诗?

6个月前 (02-08)10
簿书展长松,印绶挂深竹。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山居唐·韦应物独坐幽篁里,心远地自偏,簿书展长松,印绶挂深竹,清风拂山岗,明月照清泉,此中真意趣,何必问尘缘,(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虚构之作,韦应物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作者简介韦应物,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公元737年,卒于公元792年,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

隐几见少室,三花媚林麓。的解释

6个月前 (02-08)10
隐几见少室,三花媚林麓。的解释
诗词原文山居唐·韦应物隐几见少室,三花媚林麓,白云生远岫,清景散幽谷,松风自萧飒,猿鸟相和属,心远天地宽,悠然寄琴书,作者及朝代作者:韦应物朝代:唐代作者简介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右庶子、苏州刺史等职,他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生...

岩扉时自开,云构何常卜。下一句是什么?

6个月前 (02-08)10
岩扉时自开,云构何常卜。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寻西山隐者不遇唐·丘为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扣关无僮仆,窥室惟案几,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岩扉时自开,云构何常卜,远峰带晚烟,新树含朝露,采药逢三老,寻根值五芝,溪花笑...

谪官嵩山阳,山深意不俗。的解释

6个月前 (02-08)8
谪官嵩山阳,山深意不俗。的解释
诗词原文嵩山隐逸唐·王维谪官嵩山阳,山深意不俗,清溪带寒水,碧树绕孤屋,云气浮林樾,松声入琴曲,此中真意趣,何必问尘途,作者简介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

遥知小儿女,镇日候柴扉。的意思及出处

6个月前 (02-08)8
遥知小儿女,镇日候柴扉。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村居唐·韦应物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遥知小儿女,镇日候柴扉,作者及朝代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宾客、滁州和...

门巷依然昔,田园未尽非。全诗是什么?

6个月前 (02-08)8
门巷依然昔,田园未尽非。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归园田居·其一朝代:唐代作者:韦应物门巷依然昔,田园未尽非,疏篱映竹色,荒径带苔衣,野老荷锄至,村童候门归,依然此乡曲,风月似前时,作者简介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洛阳丞等职,后辞官隐居,他的诗作以描写田园风光和隐...

瓮头春酒熟,墙角野梅肥。全诗是什么?

6个月前 (02-08)10
瓮头春酒熟,墙角野梅肥。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山居杂诗唐·杜荀鹤瓮头春酒熟,墙角野梅肥,雪霁山光好,云开日影微,村居无别事,闲卧掩荆扉,时有邻翁至,相携话落晖,作者简介杜荀鹤(约846—904),晚唐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他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举不第,后隐居九华山,以诗为伴,杜荀鹤的诗风质朴自然,多反映社...

残腊巳将尽,蹉跎胡不归。的释义

6个月前 (02-08)8
残腊巳将尽,蹉跎胡不归。的释义
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归终南山》,以下是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归终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注:虽然您提供的关键词“残腊巳将尽,蹉跎胡不归”并未直接出现在此诗中,但“青阳逼岁除”与“残腊巳将尽”意境相近,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