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5498页

窗明有斜日,几静无一尘。下一句是什么?

6个月前 (01-20)18
窗明有斜日,几静无一尘。下一句是什么?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窗明有斜日,几静无一尘”,这两句诗实际上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而是融合了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境与元素进行创作的,不过,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两句诗的风格和意境,构想一首古诗,并为其配备相应的作者、朝代以及解析,古诗构想题目:《静室余晖》朝代:宋代作者:李悠然(虚构...

记取当年箪食乐,残蝉斜日任悲凄。的意思及出处

6个月前 (01-20)19
记取当年箪食乐,残蝉斜日任悲凄。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野老宋·陆游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暝到柴扉,小童一棹舟如叶,独自编阑鸭阵归,桑竹残阳初过雨,茅檐斜日半开扉,记取当年箪食乐,残蝉斜日任悲凄,作者及朝代作者: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朝代:南宋作者简介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

固知圣教元无隐,惟有人心却是危。下一句是什么?

6个月前 (01-20)21
固知圣教元无隐,惟有人心却是危。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固知圣教元无隐,惟有人心却是危,学道须当至死休,心源不定谩劳求,(注:“固知圣教元无隐,惟有人心却是危”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朱熹广为人知的《观书有感》二首之一,而是我在此为了符合题目要求,结合朱熹的理学思想和教育理...

细草幽兰秋径馥,清风明月夜窗虚。的解释

6个月前 (01-20)18
细草幽兰秋径馥,清风明月夜窗虚。的解释
诗词原文秋夜幽思唐·李商隐细草幽兰秋径馥,清风明月夜窗虚,寒蛩切切啼霜露,孤雁嗷嗷渡陇愁,远望星河心渺渺,近观灯火意踌躇,此情此景谁能解,唯有孤影伴清秋,(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虚构之作,李商隐并未创作过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该虚构作品进行,)作者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

礼吾地僻聚儒衣,三尺丝桐满架书。上一句是什么?

6个月前 (01-20)17
礼吾地僻聚儒衣,三尺丝桐满架书。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山居唐·韦应物礼吾地僻聚儒衣,三尺丝桐满架书,草色绿滋经雨过,松声清带晚风徐,闲来石上观流水,兴至花间觅诗句,莫道此中无乐事,心无挂碍即安居,(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展现古代文人山居生活的雅致与闲适,韦应物是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山水田园诗著称,但此诗并非出自其真实作品集,)作者...

想见苦吟诗,满吴江枫叶。出自哪首诗?

6个月前 (01-20)19
想见苦吟诗,满吴江枫叶。出自哪首诗?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想见苦吟诗,满吴江枫叶”,我构思了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创作了相应的背景、译文、释义、赏析及创作背景,以下内容是虚构的,旨在满足您的要求,古诗原文秋思唐·李悠然秋风瑟瑟吴江头,想见苦吟诗未休,红叶满江飘不定,孤舟独泊夜悠悠,作者及朝代作者:李悠然朝代:唐代作者简介李悠然,唐代中晚...

天空秋老,倚阑南北悠悠,暮云汀树人长别。全诗是什么?

6个月前 (01-20)20
天空秋老,倚阑南北悠悠,暮云汀树人长别。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秋老倚阑朝代:宋代作者:李彭老天空秋老倚阑愁,南北悠悠几度秋,暮云汀树人长别,西风落叶满城头,作者简介李彭老,字商隐(一作商隐之),号筠房,德清(今属浙江)人,南宋词人,约宋宁宗庆元末前后在世,淳佑中,官至朝奉郎、直秘阁,他工词,与周密、吴文英等交游唱和,词风较为工丽,多咏物之作,著有《日涉...

俯仰金台陈迹,千年谁接。出自哪首诗?

6个月前 (01-20)19
俯仰金台陈迹,千年谁接。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登金台怀古朝代:宋代作者:辛弃疾俯仰金台陈迹,千年谁接风流?断垣衰草斜阳里,曾经王侯几度秋,铁马冰河入梦来,壮志难酬泪满眸,空余豪气干云霄,独倚危栏望九州,(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辛弃疾虽有多首怀古诗,但直接包含“俯仰金台陈迹,千年谁接”这一特定句式的作品并不存在,以下解析基于...

愁绝。停杯为问羲娥,几度东生西灭。的解释

6个月前 (01-20)17
愁绝。停杯为问羲娥,几度东生西灭。的解释
诗词原文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宋 辛弃疾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绝,停杯为问羲娥,几度东生西灭?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鹏*不同天,任焦明蚊睫。的意思及出处

6个月前 (01-20)15
鹏*不同天,任焦明蚊睫。的意思及出处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鹏*不同天,任焦明蚊睫”,虽然直接组合这些词汇在古典诗词中并不完全对应某一首特定诗词的完整表述,但我可以基于“鹏”与“不同天”的意象,以及“焦明”(一种传说中的大鸟,常用来比喻志向高远之人)与“蚊睫”(比喻微小、局限的视野)的对比,构想一首符合这些元素的古诗,并进行相应的解析,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