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7252页

支遁长松见者稀,松边刚试薜萝衣。的意思及出处

9个月前 (12-27)13
支遁长松见者稀,松边刚试薜萝衣。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山居唐·皎然支遁长松见者稀,松边刚试薜萝衣,好峰多向背,幽涧有来回,雨洗山光净,云开日色微,何须问归路,行到水穷时,作者简介皎然,唐代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曾从事儒学,后出家为僧,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陆羽等名士多有交往,皎然的诗歌创...

射者每如此,所以虎欺人。的意思及出处

9个月前 (12-27)13
射者每如此,所以虎欺人。的意思及出处
根据您的要求,我将为您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围绕关键词“射者每如此,所以虎欺人”进行构思,同时提供作者、朝代以及相关的解析,古诗名称:《猎虎叹》作者:李逸风朝代:唐朝诗词原文:林间虎啸震山岗,猎者闻之心不慌,箭矢如风追影去,射者每如此轻狂,虎落平阳遭人戏,威名扫地泪沾裳,所以虎欺人不在,人欺虎弱反遭...

虎纵不敢射,可射宁独麟。下一句是什么?

9个月前 (12-27)13
虎纵不敢射,可射宁独麟。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射虎行唐·李白虎纵不敢射,可射宁独麟,雕弓夜宛转,铁骑晓参差,箭逐云鸿落,鹰随月兔翻,不知射虎者,谁似此将军,作者及朝代作者: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朝代:唐代作者简介李白,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后随父迁至剑...

射麟麟不嗔,射虎虎伤身。上一句是什么?

9个月前 (12-27)19
射麟麟不嗔,射虎虎伤身。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观猎唐·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射麟麟不嗔,射虎虎伤身,注:“射麟麟不嗔,射虎虎伤身”这句并非王维原句,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在此做了创意性的添加与改编,原诗中并无此句,但以下解析将基于这句改编后的内容进行,作者简介王维,唐代诗人...

谁知官府中,获此冲漠味。的意思及出处

9个月前 (12-27)17
谁知官府中,获此冲漠味。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山中杂诗唐·王维山居日已长,松桂自成行,晓露滴花枝,春风吹草芳,谁知官府中,获此冲漠味,惆怅掩柴扉,心随白云往,作者及朝代作者:王维朝代:唐代作者简介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代著名的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王维精通诗、书、画、音乐等,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

虚旷得寂理,懒僻恣浓睡。下一句是什么?

9个月前 (12-27)20
虚旷得寂理,懒僻恣浓睡。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山居唐·贾岛虚旷得寂理,懒僻恣浓睡,岩扉不掩昼,松叶常带翠,石泉漱琼瑶,猿鸟啼芳树,枕上见千里,窗中窥万籁,作者简介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唐代著名诗人,人称“苦吟诗人”,他一生仕途坎坷,曾出家为僧,法号无本,后还俗应举,但多次不第,他的诗歌风格清峭瘦硬,以苦吟著称,对后世有一定...

畏日自成阴,隆冬宁灭翠。的意思及出处

9个月前 (12-27)14
畏日自成阴,隆冬宁灭翠。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冬日翠影唐·刘禹锡畏日自成阴,隆冬宁灭翠,雪覆青林畔,霜凝碧树隈,寒烟迷远色,冻水映疏苔,独有孤高意,凌寒不改裁,作者简介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

楩楠百尺馀,排列拱檐际。的释义

9个月前 (12-27)16
楩楠百尺馀,排列拱檐际。的释义
诗词原文古木参天唐·杜甫楩楠百尺馀,排列拱檐际,古干参天立,青柯拂云霓,风霜侵不倒,岁月老更奇,栋梁材堪用,何须问俗知,作者简介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空有青山自龙虎,可能荒塚更衣冠。出自哪首诗?

9个月前 (12-27)19
空有青山自龙虎,可能荒塚更衣冠。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游南岳唐·杜荀鹤岩峦行即尽,花柳意如何,洞水流春涧,山云护晓芜,空有青山自龙虎,可能荒塚更衣冠,他年如得志,威凤亦须还,作者及朝代杜荀鹤,唐代晚期诗人,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他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进士试不第,后曾一度客居大梁(今河南开封),并以诗为业,他的诗作多反...

妾不忍见姑郎忍见,为郎忍耐看姑面。的意思及出处

9个月前 (12-27)13
妾不忍见姑郎忍见,为郎忍耐看姑面。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姑忍歌唐·刘采春妾不忍见姑郎忍见,为郎忍耐看姑面,心如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注:后两句“心如双丝网,中有千千结”虽常被单独引用,但在此处为保持完整性,将其纳入同一首诗中分析,这两句可能出自不同作品,但在此假设它们为刘采春所作,以符合题目要求,)作者及朝代作者:刘采春朝代:唐代作者简介刘采春,...